“幾年前,從遙遠古老的西安來到繁華時尚的香港。這些年,我們換了身份證,換了口音,換了年齡,卻換不了對家鄉味道的思念……比較讓我們纏綿的卻還是關于涼皮、肉夾饃、臊子面的故事。”去年開始,陜西幾個85后就用這個故事把涼皮肉夾饃帶到了香港,開了家陜西小吃店“西香記”。
開業當天,“不到半小時就賣完了存貨。接下來的一個月多里,門口天天排長隊”……業內人士認為,利用稀缺性,再加上互聯網元素,陜西小吃完全可以迅速打開市場,并成功做起來。
從紅極一時的北京“西少爺”,再到如今的香港“西香記”,陜西小吃已開始走向全國。
陜西涼皮小店僅30平方米 開業半年多已回本
“西是西安的西,香是香港的香,還是香味的香,所以取了‘西廂記’諧音,我們的肉夾饃店就叫‘西香記’。”85后高博是土生土長的寶雞人,談起創業初衷,他說自己2007年高中畢業后,就去香港讀大學,畢業后做葡萄酒投資,工作之余成立了香港陜西同學會,其中大多都是留學生,“每次聊起來,大家都慨嘆在香港吃不到家鄉的東西,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開一個涼皮、肉夾饃店。”
說干就干。從去年3月份開始,他們三個同學就開始著手準備,“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是,在香港的內地人比較多,市場還是比較大的”。
“接下來,從西安到北京再到香港,我們幾乎吃遍了所有‘江湖上’很有名氣的肉夾饃、涼皮。正式開張之前,我們也邀請了各方好友試吃500多份,希望做出比較好的口味。”高博說。
“包括挑選食材,我們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。比如各種調料,用香港的類似大料做出來的完全不是那個味。所以,全部調料只能從陜西運過來。豬肉也是這樣,試驗了美國、新西蘭等不同國家的豬肉,以及試驗了不同部位的豬肉,比較后才敲定了比較適合的那種口味。”高博慨嘆說,他們三個合伙人各有所長,非常互補,“都是咱陜西人,我是商科專業畢業,擅長營銷;另外兩個一個是生物學專業畢業,做事很嚴謹,簡直就是用實驗室的方法做肉夾饃;另一個是工程學出身,善于運營管理。”
在他們的努力下,西香記第一家店在去年8月開業。據高博介紹,從一開始經營就比較好,一個30平方米左右的店,起初月營業額在20萬-30萬港幣,目前早已回本。
稀缺性+互聯網 陜西小吃可迅速打開市場
如今,西香記的第二家店也已經在香港開業,生意同樣紅火。昨日,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,他們店的微信公眾號的確有過幾次“對不起”的緊急通告:“今天已全部售罄,請朋友們明日再來。”
兩家店開業很成功,高博將此主要歸結于他們的標準化管理,以及加入了互聯網元素。“我們的目的,就是把涼皮、肉夾饃店做成類似肯德基、麥當勞一樣的連鎖店。價格方面,涼皮、肉夾饃加上冰峰,這個標配的價格在50港幣左右。”
據悉,從一開始,西香記就介入了互聯網營銷。“‘西香記’微信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《為了肉夾饃,你可以去到幾盡(付出多少)?》發出后,很快就有9萬的閱讀量,經過轉載后,幾乎讓所有港漂都知道我們的店要開業了。”據高博介紹,開業當天店門口就聚集了很多人,不到半小時就賣光了500份存貨。此后,該公眾號又在各種節日推出試吃活動,用多元的方式吸引顧客。
據其介紹,產品流程方面也完全采用標準化管理模式,并加入了陜西文化元素。“廣告語就是‘一品長安’,店面裝修也充分體現了陜西特色。我們要讓每一個食客吃完后,還會‘曬一曬’,整個過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。”高博說,顧客50%是內地人,30%是香港人,還有一些是外國人。
三個合伙人中,雖然目前只有一個在全職打理西香記,但他們的野心很大,計劃一年內在香港開5-10家店,“未來會進軍海外市場,以及內地的南方市場”。
對于涼皮肉夾饃在香港的紅火,業內人士認為,利用稀缺性,再加上互聯網元素,陜西小吃完全可以迅速打開市場,并成功做起來。西安郵電學院教授張鴻認為,“類似之前開業的‘西少爺’,把產品和互聯網結合,完全可以走出一種定制化的獨特發展模式。”